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教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与花香。今天,我们班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一只小松鼠。它不知怎么闯进了校园,被同学们发现后,大家一致决定把它请到教室里,让它成为我们的“临时老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普通的课程了。”班主任李老师微笑着说道,“我们要上一堂别开生面的自然课,主题就是‘观察与理解’。”
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同学兴奋地拍手,有的则小心翼翼地靠近那只毛茸茸的小家伙。小松鼠似乎并不害怕,反而显得十分好奇,它用前爪抓了抓自己的脸,然后蹦跳到讲台上。
“哇!它好像在打招呼!”一个男生指着小松鼠喊道。
李老师拿起一本图画书,轻轻翻动着:“好了,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首先,请大家注意观察这只小松鼠的动作和表情,试着描述一下它的特点。”
学生们立刻围成一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它的尾巴好大啊!”“它的耳朵尖尖的,看起来很机灵!”“它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黑宝石!”
小松鼠仿佛听懂了大家的话,竟然用尾巴拍了拍地面,好像在回应。这下,整个教室都炸开了锅,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
接着,李老师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小松鼠会有这么大的尾巴?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有人猜测是保暖,有人认为是用来平衡身体,还有人觉得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
这时,小松鼠突然从讲台上跳了下来,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最后停在一盆植物旁边。它用鼻子嗅了嗅,然后迅速爬上树干,开始啃咬叶子。这一幕让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看,它在吃东西!”一个女生激动地叫道,“是不是因为它饿了?”
李老师点点头:“对,小松鼠喜欢吃坚果、种子或者水果。不过,我们可不能随便给它喂食哦,因为人类的食物可能不适合它。”
随后,李老师拿出一张世界地图,向大家介绍了松鼠的分布区域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松鼠不仅是森林里的小精灵,还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小松鼠似乎也玩累了,静静地趴在窗台上晒太阳。临走前,李老师叮嘱大家:“虽然这只小松鼠离开了,但希望你们能记住今天的经历,以后遇到动物时要多一份爱心和耐心。”
放学后,我独自坐在窗边,看着那片绿油油的操场,脑海中浮现出小松鼠的身影。那一刻,我明白了,大自然其实比任何课本都更加生动有趣。而松鼠课堂上的每一幕,都将成为我记忆中最珍贵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