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 掌握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和美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魅力。
- 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园林之间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
教学重点:
- 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及其美学价值。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苏州园林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展示几幅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其美丽。
-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园林美在哪里?”
二、讲授新课
- 教师讲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性。
-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苏州园林的主要设计特点(如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
- 观看一段关于苏州园林的纪录片,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课堂活动
-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座具体的苏州园林。
-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
- 全班共同总结出苏州园林共有的特点以及个别园林的独特之处。
四、巩固练习
- 给出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 完成课后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五、布置作业
-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座苏州园林,并说明理由。
- 查找更多关于苏州园林的信息,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总结回顾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板书设计:
- 苏州园林教案
- 历史背景
- 设计特点
假山
池塘
亭台楼阁
- 美学价值
- 实例分析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苏州园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