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艺术表现形式。
-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分析诗歌内容。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认识到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增强文化认同感。
- 学会珍惜当下,感悟人生真谛。
教学重点:
- 分析《长恨歌》的主要情节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
- 探讨诗歌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诗歌,避免单一化理解。
-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唐代历史的视频或者讲述一些相关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入课题《长恨歌》,并简单介绍作者白居易以及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 再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3. 思考问题: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赏析
1. 细读诗歌,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 小组合作探究:诗歌是如何刻画唐明皇与杨贵妃这对恋人的?
3. 教师总结归纳,指出诗歌在结构安排上的巧妙之处。
四、拓展延伸
1. 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爱情的看法;
2. 阅读其他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 观看改编自《长恨歌》的相关影视作品,进一步加深理解。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诗;
2. 完成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3. 查阅资料了解唐代其他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六、板书设计
(根据具体讲解内容灵活调整)
七、教学反思
每次授课后都应该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以便日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