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小村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远处传来几声鸡鸣,唤醒了沉睡的土地。我推开窗,看见老李正蹲在田间,仔细地检查每一株幼苗。他手中的锄头轻轻翻动着土地,动作缓慢却坚定。
老李是村里的种田能手,也是个出了名的“倔老头”。几十年来,他一直守着这片土地,无论风雨寒暑,从不离开。年轻时,村里人都劝他进城打工,赚更多的钱,可他摇摇头说:“这里是我的根,我的家,我离不开。”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爷爷去田里玩。有一次,我问老李:“为什么你总是这么辛苦?为什么不换个轻松点的生活?”他笑了笑,指着田里的稻谷对我说:“孩子啊,这稻谷就像人一样,它也有生命。你不照顾好它,它就长不好。而我呢,就是它的守护者。”
那时候的我并不理解他的意思,只觉得他太过固执。但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那年洪水来袭,村里的庄稼几乎全被冲毁,只有老李的田地幸存下来。他站在被淹没的田埂上,看着那些顽强挺立的稻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坚持下去。”
后来,村子里的年轻人陆续外出打工,土地荒废了不少。有人建议将这些地承包给外面的大公司,但老李坚决反对。“这些地是我的责任,我要看着它们长出粮食。”于是,他独自一人承担起维护这些荒地的任务。每天清晨,他都会早早出门,带着工具巡视每一寸土地。有时遇到恶劣天气,他甚至彻夜未眠,只为确保庄稼不受损害。
几年后,经过老李的努力,那些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绿油油的稻田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他的付出。当第一茬稻谷成熟时,全村的人都围过来祝贺他。那一刻,老李的眼眶湿润了。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笑着说:“再苦再累,值!”
如今,老李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到田里转一圈。有时候,我会陪着他一起干活,听他讲过去的故事。他常说:“做人要像稻谷一样,扎根大地,脚踏实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咬牙坚持。”
听着他的声音,我忽然明白,所谓坚守,不仅仅是对土地的承诺,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念。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让人即使面对再多挑战,也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田野。老李坐在田边休息,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农技书。风吹过,书页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鼓掌。我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霜雨雪,他都会继续守护这片土地,因为这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