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创作的一篇经典辞赋,全文以登楼远眺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在乱世中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篇作品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原文: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瞩兮,目断乎如伤。唯郢路之辽远兮,江陵乎安在?曾不得乎从容。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翻译:
登上这座高楼向四周眺望啊,借此闲暇的日子来排解忧愁。看到这所楼宇所在的环境啊,确实宽敞明亮而很少有敌对者。我依靠着清澈的漳水和弯曲的沮河,站在那肥沃的土地上。背后是广阔的平原,眼前是低洼的湿地和丰沛的水流。北方连接着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西方接近着昭丘。这里花草果实遮盖了田野,庄稼遍地都是。虽然这里美丽,却不是我的家乡,又怎能让我稍作停留呢?
遭遇混乱动荡的时代而四处漂泊啊,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啊,这种忧愁又有谁能承受?靠着栏杆远远地眺望啊,视线尽头让我感到悲伤。郢都的道路如此遥远啊,江陵在哪里呢?竟无法轻松抵达。哀叹我的一生没有欢乐啊,孤独地生活在山林之中。我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去迎合世俗啊,注定要终生愁苦。
这篇赋通过对登楼所见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无奈与痛苦。全文情景交融,文采斐然,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情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状况,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