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有一本破旧的小人书,封面已经泛黄,但依然散发着淡淡的纸香。那本书是我最早接触文字的启蒙者,也是我与书结缘的开端。每当我翻开它,那些简单的图画和短小的文字仿佛都有了生命,它们跳跃着、讲述着一个个奇妙的故事。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开始接触到更厚、更复杂的书籍。小学时,班主任推荐了一本《安徒生童话》,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之旅。在一个个夜晚,我趴在窗边,借着微弱的灯光,津津有味地读着那些关于公主与王子、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那时的我,总以为童话里的世界才是最真实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过是梦醒后的残影。
到了初中,学业压力逐渐加重,但我的书架却越来越丰满。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哲学书,甚至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学作品,都成了我课余时间的伴侣。记得有一次,为了弄明白《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情节,我反复查阅资料,还特意跑到图书馆去寻找相关的背景介绍。那种探索未知的乐趣,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让我心潮澎湃。
高中时期,我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从鲁迅的犀利批判到张爱玲细腻的笔触,从福尔摩斯的推理案件到托尔斯泰的深刻反思,每一本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思想。尤其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本书不仅让我对爱情有了新的理解,也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的孤独与迷茫。
如今,我已经步入社会多年,工作繁忙,生活琐碎,但读书的习惯从未改变。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翻阅几页书。有时候是轻松幽默的小品文,有时候是深奥难懂的专业著作。无论是哪一种,都能让我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进入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读书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教会我思考,让我学会独立判断;它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使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与冷静。我相信,无论未来的生活多么忙碌,我都会坚持这份对知识的追求,因为书籍永远是我最忠实的朋友。
这就是我的读书故事,一个平凡而又珍贵的经历。它陪伴着我成长,见证了我的喜怒哀乐,也将继续引领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