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这首诗以深情厚谊和浪漫主义色彩著称,表达了对友人王昌龄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与怀念。全诗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一幅暮春景象,杨花飘散殆尽,子规鸟哀鸣不已。这不仅点明了时间,更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杨花象征漂泊无依,而子规啼声凄切,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这样的环境描写为下文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第二句“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得知好友王昌龄被贬至偏远之地龙标(今湖南黔阳),途经险峻的五溪。这里的“闻道”一词透露出消息传来时的震惊与无奈,“过五溪”则进一步强调了路途的艰难遥远。短短七字,却蕴含着诗人对友人命运的深深关切。
第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将自己的忧愁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并希望它能够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直至夜郎以西。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心”具象化,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和使命。明月成为传递友情和慰藉的媒介,跨越空间限制,将两地相隔的人紧密相连。这种想象大胆而富有诗意,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浪漫情怀。
整首诗语言凝练优美,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李白成功地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在面对人生坎坷时所展现出的豁达胸怀和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