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秦朝末年,朝廷内部权力斗争异常激烈。赵高,这位权倾一时的宦官,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手腕,在朝中逐渐掌握了实权。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心中暗藏着更大的野心。
有一天,赵高为了试探群臣对自己是否忠诚,便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人牵来一只鹿,然后站在大殿中央,对秦二世说:“陛下,这是匹千里马,特地献给您享用。”秦二世看了看眼前的动物,疑惑地问:“这不是鹿吗?怎么说是马呢?”赵高却一本正经地回答道:“陛下没有弄错,这确实是一匹好马,奔跑如风,日行千里。”
秦二世有些困惑,转头看向周围的文武百官。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人不敢违抗赵高的权威,于是附和道:“不错,这的确是一匹良马!”而另一些心存正义的大臣则直言:“此乃鹿也,非马!”
赵高见状,立即对那些说实话的人加以打压,并将他们贬谪或处死。从此以后,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再没有人敢违背赵高的意志。赵高通过这一手段成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也为秦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总结成一个成语——“指鹿为马”,用来形容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行为。它警示我们,做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象迷惑,更不能随波逐流,做违背事实的事情。
时至今日,“指鹿为马”依然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坚守真理,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