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讲述一个天才儿童因缺乏后天教育而最终沦为普通人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天赋”与“后天教育”之间的关系。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一、文章主旨
《伤仲永》的主旨在于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作者通过方仲永从天才到平庸的转变,说明即使一个人有非凡的天赋,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最终也难以发挥其潜力。文章表达了对人才浪费的惋惜,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教育和学习。
二、人物分析
1. 方仲永:故事的主人公,幼年时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能作诗,但父亲没有让他继续学习,而是带他四处表演赚钱,导致他最终“泯然众人矣”。他的悲剧源于缺乏系统的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机会。
2. 父亲:作为方仲永的亲人,他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天赋需要引导和培养,反而利用孩子的才能谋取私利,这是导致方仲永未能成才的重要原因。
3. 王安石:作为文章的作者,他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进行评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慨,体现出他对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
三、写作特点
1. 结构紧凑:文章虽短,但起承转合清晰,先写方仲永的才华,再写其变化,最后发表议论,层层递进。
2. 对比鲜明:通过方仲永前后的对比,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 语言简练:用词准确,句式简洁,富有感染力。
四、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题目:为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
答:因为他的父亲没有让他接受进一步的教育,而是将他当作赚钱工具,导致他失去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最终才华被埋没。
2. 题目:王安石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王安石认为,即使一个人有天赋,也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能成才,否则天赋也会被浪费。
3. 题目: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这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和教育。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
五、总结
《伤仲永》不仅是一篇记叙文,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文。它通过对一个真实故事的叙述,传达出深刻的道理,警示世人不要忽视教育的力量。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重视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如需更多相关练习题或拓展阅读,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