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有先生传】乌有先生者,不知其名,亦不知其所自出。或曰:“此乃虚无之人也。”或曰:“其人本无,而名以存之。”然世人皆知其名,虽未见其形,亦未闻其声,然其言可入人心,其行可动天地。
乌有先生居于空谷之中,不耕不织,不问尘世之事。日则观云起云落,夜则听风吟风啸。山中无日月,唯心为时;林间无四季,唯意为年。人问其何以至此?曰:“吾非避世,乃忘世也。”
尝有樵夫过其居,见一老者披发而坐,衣不蔽体,面如枯木。樵夫惊曰:“先生何苦如此?”乌有先生笑而不答,但指天而言:“天若有情,何以不言?”樵夫愕然,不知所对。
又有书生慕其名,跋山涉水而来,欲求其道。至则见乌有先生端坐石上,手中执一卷残书,书页尽毁,字迹难辨。书生叹曰:“先生之学,竟至于斯?”乌有先生曰:“学非为书,书非为学。吾所学者,乃无学也。”
世人多谓乌有先生为怪人,然其言行之间,常含深意。有人问他:“先生之言,可解乎?”乌有先生曰:“解者,不解也。”又问:“先生之行,可效乎?”乌有先生曰:“效者,不效也。”
后人记其事,作《乌有先生传》,以志其名。然传成之后,无人再见其踪。或曰:“乌有先生,实无其人,惟名存耳。”然亦有言:“世间之事,未必皆真,亦未必皆假。乌有先生,或许非人,然其道可寻。”
呜呼!乌有先生,名在人间,身隐世外。其人虽不可见,其名却长存于心。故曰:名虽虚,意可实;人虽无,道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