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咏雪》中的人物语言和情节,掌握文言词语的基本含义。
-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与才思,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 体会家庭文化氛围中的智慧传承,培养尊重与欣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文言词句含义,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中蕴含的智慧与幽默。
- 难点:
领会“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的深意,理解不同人物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背景与个性差异。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背景资料、朗读音频、板书设计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作者及作品背景,初步理解文意。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冬日雪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与诗意。
提问:“如果你是谢道韫,你会如何形容这场雪?”引发学生兴趣。
2.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咏雪》,看看古人是如何用文字描绘雪景的。”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10分钟)
1. 朗读课文: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标出疑难字词。
2. 疏通文意:
分组讨论,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汇报翻译结果,教师补充讲解重点字词(如“俄而”、“差可拟”、“未若”等)。
第三环节:精读品析(15分钟)
1. 分析人物语言:
引导学生找出谢安、谢朗、谢道韫三人对“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回答,并比较其异同。
讨论:谁的回答更贴切?为什么?
2. 品味语言特色:
重点分析“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意义,联系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体会其意境之美。
3. 探讨人物形象:
结合人物语言与行为,分析谢安、谢朗、谢道韫的性格特点,体会他们的智慧与才情。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咏雪”场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2.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其他篇目,如《陈太丘与友期》《王戎识李》等,感受魏晋时期文人的风度与智慧。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5分钟)
1.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从古文中汲取智慧的意义。
2. 布置作业:
- 背诵《咏雪》全文。
- 写一篇短文,以“我眼中的谢道韫”为题,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五、板书设计:
```
《咏雪》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之一
人物:谢安、谢朗、谢道韫
比喻:撒盐空中 差可拟 / 柳絮因风起
语言风格:简洁含蓄,富有韵味
文化内涵:智慧、才思、家庭文化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文言文的理解力与鉴赏力。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技巧的训练,提升综合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