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书愤》(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书愤》(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求大佬给个思路,感激到哭!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8 00:26:41

《书愤》(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材分析

《书愤》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属于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的古诗文鉴赏部分。本诗以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感受陆游深沉的爱国情怀,还能提升对古典诗歌语言艺术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 学习并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体悟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书愤”的主题内涵。

- 难点:体会陆游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尤其是“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愤懑。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配乐朗诵音频。

2. 学生预习:熟读课文,查阅陆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初步了解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南宋历史的简短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陆游是谁吗?他为什么而‘书愤’?”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 教师讲解诗中关键词语(如“中原北望”“楼船夜雪”“铁马冰河”等),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第三环节:精读赏析(20分钟)

1. 分组讨论:

- 诗中哪些意象最能体现陆游的“愤”?

- “书愤”中的“愤”具体指什么?

2.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表达诗人年轻时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用战争场面展现昔日的豪情与功业。

-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抒发壮志难酬、年华老去的感慨。

-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借诸葛亮之志,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坚持。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1. 结合陆游的其他作品(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比较其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2. 讨论:你如何看待陆游“书愤”中所表现的复杂情感?他的“愤”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强调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精神风貌。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书愤》。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书愤”这一主题的理解,不少于300字。

七、板书设计

```

《书愤》——陆游

一、内容概括

早岁志向 —— 中原北望

战地回忆 —— 楼船铁马

壮志难酬 —— 塞上空许

历史借喻 —— 出师一表

二、情感主旨

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愤懑不平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从语言、意象、情感三个层面进行深度解读,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感。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诗歌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其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