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mdash及获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惨痛历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与惋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慨和对民族复兴的责任感。
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的重要切入点。课文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 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悲剧,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历史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圆明园的相关资料,思考“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灭”。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的视频片段,展示其昔日的辉煌景象,引发学生兴趣。接着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是什么吗?它曾经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从而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瑰宝”、“众星拱月”、“侵略者”等。
3. 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感受课文的情感变化。
- 第一部分: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体会其“万园之园”的辉煌。
- 第二部分:描述侵略者的暴行,感受毁灭的惨烈。
- 第三部分:抒发作者的悲愤之情,引发学生思考。
2. 小组讨论:
- “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
- “你认为圆明园的毁灭是谁造成的?”
- “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怎么做?”
3.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侵略者的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展示圆明园遗址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沧桑。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圆明园的历史故事或名言警句。
3.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如何铭记这段历史?”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精神上的创伤。鼓励学生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六、板书设计
```
圆明园的毁灭
—— 万园之园 → 毁灭
对比手法:辉煌 vs 毁灭
爱国情怀: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
七、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圆明园》,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收集更多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使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真正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责任的分量。
九、结语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篇课文,更是一堂深刻的历史课。通过这节课,希望学生们能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