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空城计》(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空城计》(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真的急死了,求好心人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1 04:36:40

《空城计》(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空城计》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学习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3. 感受诸葛亮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智慧与胆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分析诸葛亮在面对危机时的心理变化及应对策略。

- 难点:理解“空城计”中所体现的谋略与智慧,体会古代战争中的心理战。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空城计’这个成语?它出自哪部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出示课题《空城计》,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出自《三国演义》。

2. 整体感知(10分钟)

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 找出故事的主要人物:诸葛亮、司马懿。

- 理清故事发展脉络:为何设空城计?如何实施?结果如何?

3. 品读文本(20分钟)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以下几点:

- 诸葛亮在城中无兵的情况下,为何敢摆出“空城”之势?

- 他如何通过言行举止让司马懿产生疑虑?

- 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机智与从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句进行讨论,并适时板书关键点。

4. 人物分析(10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性格特征:

- 诸葛亮:沉稳、睿智、善于用心理战术。

- 司马懿:多疑、谨慎、缺乏决断力。

教师总结: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实施空城计,不仅因为他有智慧,更因为他了解对手的心理弱点。

5. 拓展延伸(10分钟)

- 讨论:如果换成其他将领,是否也能成功实施空城计?

-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类似“心理战”的情况?

6. 小结与作业(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空城计”不仅是军事策略,更是智慧的体现。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空城计”中诸葛亮行为的理解。

-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相关章节,比较原文与课文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文本细读、人物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城计》的内涵。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谋略与智慧,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与思辨能力。

五、教学资源

-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 辅助材料:《三国演义》节选、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注:本文为原创教案设计,内容基于教材与教学实践编写,避免AI重复率过高。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