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陆游诗词】“书愤”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极具情感张力的七言律诗,全诗以沉郁悲壮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个人抱负难以实现的满腔愤懑。这首诗不仅是陆游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他一生爱国情怀与人生遭遇的真实写照。
“书愤”原诗如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虽然只有八句,却字字铿锵,句句感人。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诗人回顾自己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那时他满怀豪情,立志收复中原,然而现实却远比想象复杂。一个“早岁”道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懑,而“气如山”则表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用两个典型的战场意象,勾勒出昔日征战的场景,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瓜洲渡、大散关,这些地名不仅具有地理意义,更承载着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注与牵挂。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里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内心苦闷。他曾自比为“塞上长城”,希望能像古代英雄一样保家卫国,但如今却只能对着镜子看到自己两鬓斑白,理想难酬,壮志未酬,内心的失落与不甘跃然纸上。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诗人借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上忠臣良将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朝朝廷无能的不满。他感叹,千年之后,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思,更是对现实的批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更有对未来的期许。陆游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忧国忧民。
“书愤”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传达的那种深沉的情感与坚定的信念。它让我们看到一位诗人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依然坚守初心,不改初衷。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