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一、课题:《认识钟表》
二、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钟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出整时和半时,掌握钟面上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时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认识钟面结构,能正确读出整时和半时。
- 难点:理解时针与分针的运动关系,区分整时与半时。
五、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模型、钟面图卡。
- 学具:每人一个钟面卡片(可拨动指针)。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小朋友早晨起床、上课、放学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上午几节课?下午几点放学?”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接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认识钟表》,一起来看看钟表是怎么工作的。”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 认识钟面结构
展示一个大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数字、时针、分针、秒针。
- 钟面上有12个数字,表示小时;
- 有两根指针,一根是时针,一根是分针;
- 还有一根细长的秒针(在本课中暂不讲解)。
2. 学习整时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时间点的钟面,如:3:00、6:00、9:00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时间。
- 强调: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某个数字时,就是整时。
- 举例说明: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3时。
3. 学习半时
展示如:3:30、6:30等钟面,引导学生发现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说明是半时。
- 讲解:分针指向6,表示半小时,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即为几时半。
(三)动手实践(10分钟)
学生使用手中的钟面卡片,根据老师给出的时间(如:4:00、7:30),自己拨动指针,练习读取时间。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四)巩固练习(8分钟)
1. 课堂小测:出示几个钟面图,让学生口头说出时间。
2. 小组合作:每组选出一名代表,用实物钟表模型展示指定时间,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五)总结提升(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做一个守时的好孩子。
七、板书设计:
```
认识钟表
┌───────────┐
│1211│
│1 10│
│ 2 9 │
│38 │
│47 │
│56 │
└───────────┘
时针:指向数字 → 整时
分针:指向12 → 整时
分针:指向6 → 半时
```
八、作业布置:
1. 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早上起床、吃午饭、晚上睡觉的时间。
2. 画出三个不同的钟面,分别表示整时和半时。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对钟表的基本认知。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读出整时和半时,但在半时的理解上仍需加强。今后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