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随堂练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游览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过程,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本文不仅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还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素养培养元素,如语言表达、写作方法、观察力训练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和顺序。
-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仿写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与意境。
-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用心体验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学习作者如何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
- 难点:
理解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双龙洞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双龙洞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独特之美。
- 提问:“你有没有去过类似的自然景区?你最喜欢哪一部分?”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描写景物的关键语句。
-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梳理游览顺序。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描绘洞口、外洞、内洞等不同部分。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孔隙”、“水声”等细节描写的感受。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尝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
- 教师提供写作提示,如“从哪些角度描写?用什么方法表达?”等。
5. 总结提升(5分钟)
- 回顾课文内容,强调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语言风格。
- 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日常写作中,提高语文素养。
六、随堂练习设计
1. 基础题:
- 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找出文中描写“外洞”和“内洞”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 提高题:
- 请你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式,写一段关于学校操场的文字。
- 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双龙洞游览路线图”。
3. 拓展题:
- 查阅资料,了解双龙洞的传说故事,并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
- 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的一个景点,要求有条理、有描写。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记金华的双龙洞》展开,注重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描写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清晰,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引导与训练。
八、板书设计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主要按游览顺序描写双龙洞
二、写作方法:比喻、拟人、细节描写
三、写作训练:仿写、描述场景
四、教学目标:理解内容、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
九、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随堂练习和写作作业,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其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及审美情趣的发展。
本教案紧扣语文核心素养,注重读写结合,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为提升整体语文水平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