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范文1】一、教学认识乘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
- 难点: 理解“相同加数”和“个数”的关系,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四、教学准备:
- 教具:小棒、图片、课件
-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如:每盘有3个苹果,共有4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学生用加法计算:3+3+3+3=12。
教师引导:“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我们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法。”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 认识乘法:
教师讲解:3+3+3+3=12,可以写成3×4=12或4×3=12。
2. 乘法各部分名称:
- “×”是乘号;
- 3和4是乘数;
- 12是积。
3. 读写练习:
教师示范读法:3乘4等于12;4乘3等于12。
4. 对比练习:
让学生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 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几组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尝试改写成乘法算式。
例如:
- 5+5+5=15 → 5×3=15 或 3×5=15
- 2+2+2+2=8 → 2×4=8 或 4×2=8
2. 小组合作:
分组讨论并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 一束花有6朵,5束花有多少朵?
- 一个桌子有4条腿,3张桌子有多少条腿?
引导学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应用价值。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 乘法是怎么来的?
- 乘法算式怎么读?怎么写?
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乘法的理解,并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
认识乘法
3 + 3 + 3 + 3 = 12
↓
3 × 4 = 12
4 × 3 = 12
乘号:×
乘数:3 和 4
积:12
```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
2.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乘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由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今后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的能力。
备注: 本教案根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二年级上册教学使用,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