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陶渊明《归园田诗.其一》注释和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陶渊明《归园田诗.其一》注释和赏析,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3 01:36:50

陶渊明《归园田诗.其一》注释和赏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于《陶渊明集》中。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弃,体现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人格与隐逸情怀。

一、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注释

- 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气质。

- 性本爱丘山:天性喜爱山林田园的生活。

- 尘网:比喻世俗的束缚,如牢笼一般。

- 一去三十年:指诗人从出仕到归隐的时间跨度,可能为夸张之词。

- 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

- 池鱼:被困在池塘里的鱼。

- 守拙:保持本性,不事权谋。

- 方宅:方圆数亩的住宅。

- 荫后檐:榆柳遮蔽了房屋的后檐。

- 罗堂前:桃李排列在堂前。

- 暧暧远人村: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

- 依依墟里烟:村落间的炊烟袅袅升起。

-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限制人的自由。

三、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归隐后所作,全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生活状态,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

首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接点明诗人天性不喜世俗,钟情山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表达自己误入仕途的懊悔与无奈,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煎熬。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比兴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重获自由的心境。随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展现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意境。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细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营造出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则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静谧与温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听觉与视觉的描写,增强了画面感与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诗人将官场比作“樊笼”,而归隐则是重返自然,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珍视与对现实的反思。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质朴自然:全诗用语平实,不加雕饰,体现出陶渊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风格。

2. 意象生动:如“榆柳荫后檐”“鸡鸣桑树颠”等句,画面感极强,富有生活气息。

3.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深情描绘,表达了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 结构严谨:全诗层次分明,由回忆、对比到现实,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五、结语

《归园田居·其一》不仅是陶渊明个人思想的写照,更是中国文学史上隐逸精神的典范之作。它以简练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世界的超脱。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共鸣,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自然、自由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