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共同编撰的一部综合性著作,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历史、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其中《劝学》一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勤奋读书、修身养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原文
劝学
夫学,所以修身也;德,所以治人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之学也,以修其身,而天下治。小人之学也,以饰其辞,而天下乱。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者,圣人之所托也;道德者,贤者之所守也。学也者,所以学为君子也。学之,则安;不学,则危。
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后可以有为也。今夫学者,或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皆非善学也。
夫学也者,贵其能行也。知而不行,虽多无益。故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译文
劝学
学习,是用来修养自身的方法;道德,是用来治理他人的准则。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君子的学习,是为了修养自身,从而实现天下的安定;小人的学习,只是为了修饰言辞,反而导致天下混乱。
所以说:没有比亲近良师益友更有利于学习的了。礼仪和音乐,是圣人所寄托的教化工具;道德,是贤人所坚守的原则。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为君子。学习了,就能安定;不学习,就会危险。
君子在学习上,会专心致志地钻研,闲暇时也会放松游玩。这样之后,才能有所作为。如今有些学者,有的只学习而不思考,有的只思考而不学习,这都不是真正的善于学习。
学习这件事,最重要的是能够实践。知道却不行动,即使懂得再多也没有好处。因此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三、总结
《劝学》一文,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品德的修养与行为的践行。它鼓励人们要虚心向学、勤于思考,并将所学用于实际生活中,成为有德之人。
在当今社会,尽管科技发达、信息丰富,但“劝学”的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提升自我,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