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练习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齐策一》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讲述了齐国大臣邹忌通过自身经历,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听取意见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常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用于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套围绕《邹忌讽齐王纳谏》设计的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并提升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邹忌(zōu jì)
B. 朝服衣冠(zhāo fú yī guān)
C. 窥镜(kuī jìng)
D. 皆以美于徐公(jiē yǐ měi yú xú gōng)
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之妻私臣
B. 臣之妾畏臣
C. 朝廷之臣莫不有求于王
D. 闻寡人之耳者
3.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这句话的句式属于( )
A. 判断句
B. 倒装句
C. 疑问句
D. 被动句
4. 对“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宫中的妇女和侍从都偏爱大王
B. 宫中的妇女和侍从没有人不偏爱大王
C. 宫中的妇女和侍从都不愿意接近大王
D. 宫中的妇女和侍从都害怕大王
二、词语解释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 讽:
2. 纳谏:
3. 朝服衣冠:
4. 窥镜:
5. 美于徐公:
6. 旦日:
7. 弗如远甚:
8. 面刺:
9. 谤讥:
10. 闻:
三、翻译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5.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四、简答题
1. 邹忌为什么要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劝谏齐王?
2. 文章中“邹忌修八尺有余”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 齐王纳谏后,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
4. 你认为“讽谏”是一种怎样的劝谏方式?它有哪些优点?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理解。
五、拓展思考
1. 如果你是齐王,面对邹忌的劝谏,你会如何回应?为什么?
2. 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需要“讽谏”这种沟通方式?请举例说明。
3. 从邹忌与徐公的比较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略)
本练习题不仅有助于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还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更能体会古人的智慧与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