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文明公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场舞已成为许多中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然而,随着广场舞的普及,一些不文明现象也逐渐显现,如音量过大、占用公共场地、影响他人休息等。为了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公共空间,倡导文明跳舞,我们提出《广场舞文明公约》。
本公约旨在引导广场舞爱好者树立良好的公共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共同维护社区环境的整洁与安宁。以下是公约的具体
一、遵守时间规定
广场舞活动应选择在合理时间段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建议每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4:00至7:00为最佳时段,特殊情况需提前与社区沟通协调。
二、控制音量,尊重他人
使用音响设备时,应确保音量适中,不得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作息和工作。提倡使用耳机或低音量播放,营造安静、舒适的公共氛围。
三、爱护公共设施,保持环境卫生
跳舞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公共设施,不随意破坏或占用。同时,自觉清理垃圾,做到“人走地净”,共同维护公共区域的整洁。
四、文明礼让,互敬互爱
在使用公共场地时,应主动与其他群体沟通协调,避免争抢场地。对老人、儿童及行动不便者应给予关心和帮助,体现社区的温暖与包容。
五、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鼓励广场舞团队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积极互动,推动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六、遵守法律法规,杜绝不良行为
严禁在跳舞过程中从事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如赌博、酗酒、传播不良信息等。全体成员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
《广场舞文明公约》不仅是对参与者的行为规范,更是对社区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希望通过每一位广场舞爱好者的共同努力,让广场舞成为传递正能量、弘扬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