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访调对接及rdquo及的实践与思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访调对接”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正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所谓“访调对接”,是指将信访工作与调解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整合资源、协同联动,实现对群众诉求的高效响应和矛盾问题的源头化解。
一、“访调对接”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信访问题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信访处理方式往往存在反应慢、效率低、解决难等问题,难以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而调解作为一种柔性治理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关系修复能力强等优势。因此,“访调对接”应运而生,旨在打通信访与调解之间的壁垒,形成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访调对接”的实践路径
1. 建立联动机制
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应建立健全“访调对接”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或联络员,确保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作顺畅。
2. 强化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熟悉法律政策、具备调解经验的专业队伍,同时吸纳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参与,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覆盖面。
3. 完善流程管理
对接访人员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案件性质、紧急程度等因素,科学分配调解资源,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4. 注重法治宣传
在开展“访调对接”过程中,要同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理性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访调对接”的成效与挑战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访调对接”在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它有效减少了重复信访和越级上访现象,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增强了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基层干部对“访调对接”理解不深,缺乏系统培训;个别地区资源整合不够,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还有些群众对调解机制信任度不高,更倾向于通过信访途径维权。
四、进一步优化“访调对接”的建议
1. 加强制度设计
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和评估标准,推动“访调对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2. 提升信息化水平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信访与调解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强化监督考核
将“访调对接”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单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4. 深化群众参与
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调解过程,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结语
“访调对接”不仅是基层治理模式的一次创新尝试,更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提升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为构建平安社会、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