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不往高处爬小班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攀爬高处,认识到危险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通过游戏和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不往高处爬”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
1. 教具:图片、动画视频、玩具梯子、高处物品模型等。
2. 环境布置:模拟一个“高处区域”,如椅子、桌子等。
3. 音乐:轻快的背景音乐用于课堂互动。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因攀爬高处而受伤的动画短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总结:“攀爬高处很危险,可能会摔伤。”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小熊的冒险》。
故事小熊看到树上有一个美丽的果子,想爬上去摘,结果不小心摔下来,膝盖受伤了。小熊后悔没有听妈妈的话,不该随便往上爬。
提问互动:
- 小熊为什么会受伤?
- 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3. 游戏体验(10分钟)
游戏名称:“安全小卫士”
游戏规则:
- 教师设置几个“高处区域”(如椅子、桌子)。
- 幼儿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能安全地绕过“高处”,不靠近或触碰。
- 教师在一旁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模仿危险动作。
4. 拓展讨论(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高处场景图片(如滑梯、楼梯、窗户等),引导幼儿讨论:“这些地方可以爬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正面反馈。
5. 总结提升(2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今天学到的“我们不能往高处爬,因为这样会很危险,容易受伤。”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的收获,共同制定家庭安全小规则。
四、延伸活动建议:
1. 家园共育:发放“安全小贴士”给家长,鼓励家长在家中也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
2. 区角活动:在教室中设置“安全小屋”,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巩固安全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幼儿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增强幼儿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应关注个别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
六、注意事项:
- 活动过程中要确保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发生意外。
- 教学语言要简单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
- 多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