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乡愁》阅读及答案】席慕容《乡愁》阅读及答案
原文: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我已不再是那个少年,
而你,
也早已不是当年的你。
岁月如流,
时间如水,
我们各自奔向不同的远方。
只是每当夜深人静,
那首熟悉的旋律,
又悄然浮现在心间。
问题与解析:
1. 诗中“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故乡的歌”比作“清远的笛”。这种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故乡的声音在记忆中悠远、清晰,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念之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2.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中的“模糊的怅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模糊的怅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回忆的复杂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乡的影像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但那种深深的怀念却愈发清晰,形成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3. 诗中“我已不再是那个少年”一句有何深意?
答: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已经成长,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不再是当初那个单纯、无忧无虑的少年。它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感慨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4.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这首诗通过描绘对故乡的思念与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变化的感慨。主题围绕“乡愁”展开,强调了时间、距离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5. 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岁月如流,时间如水”的理解。
答:“岁月如流,时间如水”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它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不可逆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这一句既是对现实的感叹,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升华,使整首诗更具哲理性和感染力。
总结:
席慕容的《乡愁》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意象与情感表达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对“乡愁”这一主题的理解,还是对诗歌语言的欣赏,都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