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 掌握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纸船”、“母亲的梦”等。
- 学习诗歌的语言风格,感受其简洁、优美、富有感情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情感表达,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中“纸船”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深情。
- 难点:把握诗歌中情感的细腻表达,理解“寄母亲”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如纸船、海洋、母亲形象等)。
-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冰心及其创作背景,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展示几张关于纸船和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小时候折纸船的情景。接着提问:“你们有没有做过纸船?你把纸船放进水里时,心里在想什么?”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课题《纸船 寄母亲》。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基调。
-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模仿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提问: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品读赏析(20分钟)
- 分组讨论:
(1)“我”为什么要把纸船放进海里?
(2)“纸船”象征着什么?
(3)“母亲的梦”有什么含义?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如“纸船”象征思念,“大海”象征距离,“母亲的梦”象征希望与牵挂。
-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情,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教师展示冰心其他作品片段,如《繁星》《春水》,让学生感受她一贯的抒情风格。
- 设计情境写作:以“我给妈妈的一封信”为题,写一段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激或思念。
- 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诗通过“纸船”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与牵挂,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
-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
(2)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你用某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的经历。
五、板书设计:
```
《纸船 寄母亲》
—— 冰心
象征:纸船 → 思念、牵挂
情感: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手法:比喻、象征、情感细腻描写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内涵。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表达训练,使课堂更加生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