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全文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奇峰怪石、自然风光,并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下是对《小石城山记》的现代文翻译,力求准确传达原意,同时语言通顺自然。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洞焉,其下有穴,其上多石。其石之奇者,或如人,或如兽,或如器物,皆盘曲峭拔,不可名状。余与二三子乘马而行,望见其山若城郭,故曰“小石城山”。
山之高,非人力所能及也;其势之险,非常人所能度也。其石之形,若楼台,若亭阁,若屏风,若屏障,皆错落有致,各具神态。余尝登其巅,俯视四野,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令人神驰。
然此山虽奇,而人迹罕至,草木荒芜,鸟兽栖息,无车马之喧,无尘世之扰,实为幽静之地。吾尝思之,天地之间,岂无奇山异水?然世人多逐利而忘本,鲜有闲心赏景者。此山独存于世,不为世人所知,亦不为世俗所动,诚可谓“隐者之居”矣。
译文:
从西山的小路向北走,翻过黄茅岭向下走,发现有一个洞穴,洞下面有洞穴,山上多石头。这些石头形状奇特,有的像人,有的像野兽,有的像器具,都弯曲挺拔,难以用言语形容。我和几个朋友骑马前行,远远望去,这座山就像一座城池,因此称之为“小石城山”。
山的高度,不是人力能够达到的;它的地势险峻,也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攀登的。石头的形态,有的像楼台,有的像亭子,有的像屏风,有的像屏障,错落有致,各具神韵。我曾经登上山顶,俯瞰四周,山河壮丽,景色万千,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这座山虽然奇特,却人迹罕至,草木丛生,鸟兽栖息,没有车马的喧嚣,也没有尘世的纷扰,确实是一个宁静的地方。我常常思考,天地之间难道没有奇山异水吗?但世人大多追逐利益而忽略了本心,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欣赏风景。这座山独自存在于世间,不被世人所知晓,也不被世俗所动摇,真可谓是“隐士的居所”啊。
结语:
《小石城山记》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更是一篇寄托情感、表达志趣的作品。柳宗元通过描绘小石城山的奇特景象,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宁静的心境。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