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基本结构和历史发展。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学会分析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如逻辑顺序、说明方法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石拱桥的直观认识。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 指导学生撰写简要的说明文片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与自豪感。
- 培养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介绍石拱桥的写作思路和说明方法。
- 难点: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学会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石拱桥的相关资料,思考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石拱桥吗?有没有见过?”
播放一段关于赵州桥或卢沟桥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桥的形状、结构。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中国石拱桥》,看看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这一伟大建筑的。”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洨河”、“陡坡”、“匀称”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提问: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些石拱桥?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三)精读分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 总说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结构坚固。
- 中间部分: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其特点。
- 最后一段:总结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
2. 小组讨论:
- 赵州桥有哪些独特之处?作者是如何说明的?
- 卢沟桥有什么历史意义?文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 教师归纳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 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 运用举例、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 语言准确、简洁、客观。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其他著名石拱桥的图片(如安济桥、广济桥等),引导学生思考:
- 除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你还知道哪些石拱桥?
- 石拱桥的设计有什么科学依据?
2. 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谈谈对石拱桥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
- 中国石拱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说明文需要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 我们应珍惜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2. 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的一座桥,要求运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
3. 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选段,比较两篇文章的写作风格。
五、板书设计:
```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一、主要
1.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与特点
2. 赵州桥、卢沟桥的实例分析
二、说明方法:
1. 举例子
2. 列数字
3. 打比方
三、写作特点:
1. 逻辑清晰
2. 语言准确
3. 内容详实
```
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教案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结合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强化说明文的写作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