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竹里馆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竹里馆》,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意思,掌握诗人王维的写作风格和诗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升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孤独中自得其乐的情怀,体会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 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所表达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音频)
- 课文朗读录音
- 王维简介资料
-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安静的地方独自待过?那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引出诗人王维在《竹里馆》中描绘的孤独而宁静的生活场景。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幽篁”、“深林”、“明月”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品读赏析(15分钟)
- 分组讨论: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诗人为什么独自坐在竹林中?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 教师引导分析诗句:
- “独坐幽篁里”:表现诗人独处竹林,环境清幽。
- “弹琴复长啸”:诗人以琴声和吟咏来排遣孤寂。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即使无人知晓,明月也陪伴着诗人,表现出一种超然自得的心境。
4. 情感升华(10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
“你觉得诗人是真的孤单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面对孤独?”
- 教师总结:
王维虽身处幽静的竹林,但他并不感到寂寞,因为他与自然为伴,心灵得到了满足。这种淡泊名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5. 拓展延伸(5分钟)
- 阅读王维其他作品(如《山居秋暝》),比较风格异同。
- 鼓励学生用现代语言改写《竹里馆》,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
- 背诵《竹里馆》,并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独坐幽篁”的理解。
- 查找王维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创作背景。
五、板书设计:
```
古诗《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意境:孤独中自得
情感:恬淡、闲适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今后可结合更多诗词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古诗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