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亲情与温情。
- 培养学生从生活小事中感悟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父母之间深沉而细腻的爱,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惜与感恩之情。
-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平凡却温暖的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爱如茉莉”这一比喻的含义,体会文中人物之间真挚的情感。
- 难点:
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爱”在生活中的体现。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标出生字词,思考“爱”在生活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展示茉莉花的图片,提问:“你们见过茉莉花吗?它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茉莉花洁白、清香、淡雅的特点。
2.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题目是《爱如茉莉》。为什么说爱像茉莉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读边标注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 检查预习:
- 生字词认读:如“茉莉”、“悄然”、“叮嘱”等。
- 简要复述课文故事讲述了一对夫妻之间的深情,以及他们如何用平凡的行动表达爱。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20分钟)
1. 分段讲解:
-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描写母亲生病时父亲默默照顾的情景。
提问:“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父亲的爱?”
引导学生找出“悄悄起身”、“轻轻关上门”等细节,体会父亲的细心与体贴。
- 第二部分(4-6自然段):
描写母亲康复后,两人之间的互动。
提问:“母亲和父亲之间有没有直接表达爱?他们是如何表达的?”
引导学生体会“无声的爱”更动人。
- 第三部分(7-9自然段):
作者由事及理,点明“爱如茉莉”的主题。
提问:“为什么说爱像茉莉?你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茉莉一样的爱?”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 语言品味:
- 分析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
- 体会语言的简洁与含蓄之美。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小组讨论: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像‘茉莉’一样的爱?请分享一个你身边的感人故事。”
2.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爱不一定轰轰烈烈,有时候藏在日常的点滴之中。我们也要学会去发现、珍惜这份爱。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爱如茉莉》,感受到了父母之间那种默默无闻却又深厚真挚的爱。爱就像茉莉一样,虽然不张扬,却清香持久。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爱》,可以写家人、朋友或老师。
- 选择一句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
爱如茉莉
母亲生病 → 父亲默默照顾
母亲康复 → 无声的关爱
总结升华 → 爱如茉莉,平淡却永恒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景创设、文本细读和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化表达,使语文课堂更具温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