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认识钟表与时间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理解它们的运动规律。
2. 能够正确读写整时和半时,掌握“几时几分”的表达方式。
3. 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情境,体会时间的长短和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认识钟面结构,能准确读出整时和半时。
- 难点:理解分针与时针的关系,能够区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
四、教学准备:
- 实物钟表模型
- 教学挂图(钟面图)
- 学生每人一个练习本
- 时间卡片(用于课堂互动)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平时的时间安排,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认识钟表与时间’。”
2. 新知讲解(10分钟)
- 展示钟面图,介绍钟面的结构:12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
- 强调时针走得最慢,分针快一些,秒针最快。
- 教学“整时”的读法: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就是几时。
- 教学“半时”的读法:当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几时半。
3. 动手操作(15分钟)
- 分发钟面模型,让学生动手拨动指针,练习读出不同的时间。
- 教师出示时间卡片(如:3:00、5:30等),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时间。
- 小组合作:每组设计一个“一天的时间表”,并用钟面表示出来。
4. 巩固练习(10分钟)
- 完成课本第12页的“填一填”练习题。
-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 布置课后任务:观察家中钟表,记录一天中几个重要时间点(如起床、上学、吃饭等)。
六、板书设计:
```
认识钟表与时间
12小时制:0—12
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
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
秒针:走一圈是60秒
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几时半。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教具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钟表的基本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整时和半时,但在理解分针与时针的关系上仍需加强。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根据北师大版教材编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