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教学片段实录】在语文课堂中,一篇经典课文《西门豹治邺》常常被教师作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思辨能力的重要素材。本节课的教学片段围绕文本内容展开,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
课堂伊始,教师以一个生动的问题引入:“你们知道古代的官员是怎么治理地方的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提到“清官”,有的说“严刑峻法”。教师顺势引出课题,并展示课文标题——《西门豹治邺》,同时播放一段简短的历史动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背景。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要求他们找出文中提到的“邺”是哪里,以及“西门豹”是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很快明确了“邺”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地方,而西门豹则是魏文侯派去治理这个地方的官员。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信息提取意识。
在深入分析课文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关键问题:“西门豹是如何治理邺地的?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学生通过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再现了西门豹惩治巫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过程。其中,一位学生扮演“巫婆”,另一位扮演“百姓”,通过对话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与人物性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教师还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一开放性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有学生认为应该用更温和的方式劝导百姓,也有学生坚持要采取强硬手段以震慑邪恶势力。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最后,教师布置了一项拓展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西门豹的历史原型,并撰写一篇小短文,讲述自己心中的“西门豹”。这一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也激发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与启发,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真实的情境再现和深度的问题探讨,《西门豹治邺》这一传统课文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