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除夕偶成,癸巳除夕偶成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的意思,癸巳除夕...】“癸巳除夕偶成”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一首诗,虽题目简短,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这首诗写于除夕之夜,正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时刻,而诗人却独自一人,感慨万千,写下这短短几句,却道尽了人生的孤独与漂泊。
“癸巳”是干支纪年中的一年,具体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时黄景仁正值壮年,但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常年奔波于各地谋生。除夕本应是喜庆的日子,但在他眼中,却是另一种心境的写照。
“偶成”二字,说明此诗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即兴所作,更显真实与自然。诗人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刻意的抒情铺陈,只是简单地描绘了当下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
诗中写道:“千家笑语漏迟迟,愁倚阑干望月时。”除夕夜,千家万户都在欢声笑语中守岁,时间仿佛被拉得很长,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而诗人却独自倚在栏杆上,望着月亮,心中满是忧愁。这种对比,既突出了他的孤独,也映射出他对生活的无奈。
“几处捣衣声渐起,一灯如豆照空帷。”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冷清。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那是家人在准备新年的衣物,而诗人却只能独坐灯下,灯光微弱,映照着空荡的帷帐,更添几分凄凉。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寂寞与思乡之情。黄景仁虽身处繁华都市,却仿佛被世界遗忘,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除夕之夜默默凝望。
“癸巳除夕偶成”不仅是一首描写除夕的诗,更是一幅人生境遇的缩影。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热闹的时刻,也可能有人感到最深的孤独;即使在最温暖的节日里,也可能有人思念远方的亲人。
黄景仁的这首诗,虽寥寥数句,却足以打动人心,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明白,文学的力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情感的真实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