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深情与无私。
2.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刻画,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
3.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与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慈母情深”的内涵,感受母亲的伟大。
-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入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慈母情深》。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感受到母亲深深的爱与付出。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也曾被母亲的爱深深打动过?请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学生A: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一直守在我床边,给我喂药、擦汗,那时候我觉得她特别辛苦。
学生B:每次我考试没考好,妈妈都没有责怪我,反而鼓励我,让我重新振作。
教师:是啊,母亲的爱总是那么温柔而坚定。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你读到的内容。
学生C:文中写到了母亲在工厂里辛苦工作,为了给孩子买书,把攒下的钱都拿出来了。
学生D:母亲的手很粗糙,但她的动作很轻柔,表现出她对孩子的关爱。
教师:非常好!这些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描写。
3.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5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中的几个关键段落,思考以下问题:
- 母亲的工作环境如何?
- 她为什么愿意把辛苦挣来的钱用来买书?
- 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E:母亲在工厂里工作,环境很嘈杂,而且很累。她每天都要干很多活,手都磨破了。
学生F:她之所以买书,是因为儿子喜欢读书,她希望儿子能有出息。
教师:说得很好。我们可以看到,母亲虽然生活艰辛,但她始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这种无私的爱,就是“慈母情深”的体现。
4. 情感升华,联系实际(10分钟)
教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自己的母亲。她为你做过哪些事情?也许是一顿饭、一句关心的话、一次默默的支持。
学生G:我的妈妈每天早起为我准备早餐,不管多忙都不忘记。
学生H:有一次我摔倒了,妈妈立刻跑过来扶我,还帮我擦伤口,我很感动。
教师: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母爱的体现。希望大家能珍惜这份感情,学会感恩。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慈母情深》,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母亲的爱是无声的,却最动人。愿大家都能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回报这份深情。
四、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记录一件母亲为你做的事情,并写出你的感受。
2.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对母爱的共鸣。今后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情感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