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教案:(ldquo及认识时钟及rdquo)】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和数字。
2. 引导幼儿观察时钟,感知时间的长短与快慢。
3. 培养幼儿对时间的兴趣,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二、活动准备:
- 实物时钟一个(可为大挂钟或模型)
- 图片卡片(显示不同时间点的钟面图)
- 小时钟模型若干(供幼儿操作)
- 教学PPT或动画视频(简单展示钟表的运作)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轻松的语气提问:“小朋友们,早上起床的时候,你们是靠什么知道几点了呢?”引导幼儿说出“闹钟”、“手表”等,进而引出“时钟”。
接着出示一个大时钟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说他们看到的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师适时补充说明。
2. 认识时钟结构(10分钟)
教师通过实物时钟讲解:
- 钟面上有12个数字,从1到12。
- 有两根指针,一根是“长针”,叫“分针”,另一根是“短针”,叫“时针”。
- 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
教师边讲边用手势模仿指针转动,帮助幼儿理解。
3. 操作体验(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小时钟模型,教师出示不同的时间图片(如:3点、6点、9点等),请幼儿在自己的模型上拨动指针,表示相应的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 游戏互动(10分钟)
开展“找朋友”游戏:教师说一个时间(如“现在是8点”),幼儿迅速在自己的模型上找到对应的时间,并举手回答。
也可以设计“时间小侦探”游戏,让幼儿根据图片判断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5. 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时钟上有哪几根指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看看家里的时钟,尝试说出时间。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家庭作业:让幼儿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钟,并标出数字。
- 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投放时钟模型和时间卡片,供幼儿自由探索。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直观操作为主,结合游戏和互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部分幼儿在区分时针和分针时仍有困难,今后可通过更多重复练习和生活实例来加强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