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阅读题50道附答案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录了他1926年所写的十篇散文,分别记述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这部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旧社会的批判,也有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下面整理了50道关于《朝花夕拾》的阅读理解题,并附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
A. 鲁迅
B. 老舍
C. 巴金
D. 郭沫若
答案:A
2. 《朝花夕拾》原名是:
A. 《旧事重提》
B. 《呐喊》
C. 《彷徨》
D. 《野草》
答案:A
3. 《朝花夕拾》共有多少篇散文?
A. 8篇
B. 10篇
C. 12篇
D. 15篇
答案:B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在百草园里最喜欢做什么?
A. 看蚂蚁搬家
B. 捉蟋蟀
C. 看蝴蝶
D. 看蛇
答案:B
5. “我”的启蒙老师是:
A. 寿镜吾
B. 范爱农
C. 长妈妈
D. 父亲
答案:A
6.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指的是:
A. 我的邻居
B. 我的保姆
C. 我的老师
D. 我的母亲
答案:B
7. 《五猖会》中,“我”最期待的是:
A. 看戏
B. 吃糖
C. 看庙会
D. 听故事
答案:C
8. 《父亲的病》中,父亲临终前的反应是:
A. 安详地死去
B. 咬牙切齿
C. 愤怒挣扎
D. 无意识地喃喃自语
答案:D
9. 《藤野先生》中,“我”离开仙台的原因是:
A. 想回家
B. 对医学失去兴趣
C. 想弃医从文
D. 被学校开除
答案:C
10. 《范爱农》中,范爱农最后的结局是:
A. 自杀
B. 死于疾病
C. 被迫害致死
D. 流亡国外
答案:A
(由于篇幅限制,此处仅展示部分题目,完整版包含50道题,涵盖所有篇章内容,包括《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琐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二、简答题(每题5分)
1. 请简要概括《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答案:《朝花夕拾》通过回忆的方式,记录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象征着什么?
答案:“百草园”象征着自由、童真和自然的美好,与后来的“三味书屋”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
3. 《阿长与〈山海经〉》中,为什么“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
答案:因为阿长虽然粗俗,但心地善良,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满足了“我”的渴望,让“我”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感激和敬意。
4. 《五猖会》中,“我”为什么对看戏失去了兴趣?
答案:因为父亲在看戏前强迫“我”背诵《鉴略》,使得“我”感到极大的压力和厌恶,从而对看戏失去了兴趣。
5. 《藤野先生》中,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答案:鲁迅意识到医学只能医治身体上的疾病,而无法救治国民的精神麻木,因此决定用文字唤醒民众,改变国家命运。
三、论述题(每题10分)
1. 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谈谈你对鲁迅“温情与批判并存”写作风格的理解。
答案要点:鲁迅在回忆童年时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如对长妈妈、藤野先生的怀念;同时又以冷静的笔触揭露旧社会的弊端,如对封建礼教、迷信思想的批判。这种温情与批判的结合,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2. 《朝花夕拾》中的“朝花”与“夕拾”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要点:“朝花”象征着美好的童年记忆,“夕拾”则指在晚年回顾这些往事。整部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与反思,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四、附加题(可选)
1. 请写出《朝花夕拾》中你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我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我印象最深,因为它生动描绘了童年的快乐与成长的烦恼,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念。
总结:《朝花夕拾》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成长的珍贵回忆录。通过阅读这些题目与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思想与情感,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如需完整版50道题及详细解析,请关注公众号或私信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