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台阶》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第12课《台阶》是一篇富有情感和哲理的散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与“台阶”的关系,展现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坚韧与追求。本课的教学设计围绕文本内容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本课件共26张PPT,内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台阶”这一意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台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 作者简介:介绍李森祥及其作品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与创作意图。
3. 课文朗读:提供标准朗读音频或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增强语感和对文本的理解。
4. 字词积累:列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并结合例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用法。
5. 整体感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旨。
6. 人物分析:重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征、行为动机及象征意义。
7. 语言赏析:选取文中精彩语句进行品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8. 主题探究:围绕“台阶”这一核心意象,深入探讨文章所传达的关于尊严、奋斗与家庭情感的主题。
9. 拓展延伸: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台阶”在人生中的意义,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
10.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记忆。
11.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目标,布置适当的阅读理解题或写作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整个课件设计注重互动性与启发性,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总之,《台阶》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堂富有教育意义的语文课。通过本课件的辅助教学,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感受文本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