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 掌握呼吸作用的反应式,理解其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不同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兴趣,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及其实验验证。
- 教学难点:
- 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实验操作中控制变量与观察现象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实验材料: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透明玻璃瓶、石灰水、温度计、棉线、塑料袋等。
- 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吸作用的过程图示、相关实验视频。
- 教学PPT:包含知识点讲解、问题引导、课堂练习等内容。
- 学生准备:
- 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初步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 分组准备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步骤和分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那么植物是否也会进行类似的过程呢?”
- 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植物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生命活动。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 新课讲授(15分钟)
- (1)什么是呼吸作用?
-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如“为什么植物在晚上会释放二氧化碳?”
- 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和能量的过程。
- (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写出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 O₂ → CO₂ + H₂O + 能量
- 对比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 (3)呼吸作用的意义:
- 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 促进物质转化和代谢过程。
3. 实验探究(20分钟)
-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
- 实验目的:
- 通过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现象。
- 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 实验步骤:
1. 将两组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中,一组为萌发种子,另一组为煮熟的种子。
2. 向每个瓶子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密封后放在温暖处。
3. 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空气,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4. 使用温度计测量瓶内温度变化。
- 实验现象记录:
- 萌发种子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
- 温度有所上升,说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 煮熟种子无明显变化,说明失去活性无法进行呼吸。
- 讨论与总结:
-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呼吸作用的特征。
4. 巩固提升(10分钟)
- 课堂练习:
- 填空题:呼吸作用的原料是______和______,产物是______和______。
- 判断题:植物只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
- 简答题:简述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知识拓展:
- 呼吸作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储粮、温室种植等)。
- 呼吸作用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如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5. 课堂小结(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与疑问。
6.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 观察家中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呼吸现象(如傍晚与清晨),写一篇短文。
五、板书设计
```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 呼吸作用: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和能量。
2. 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 O₂ → CO₂ + H₂O + 能量
3. 实验:观察植物呼吸作用
- 萌发种子 → 产生CO₂、温度上升
- 煮熟种子 → 无变化
4.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