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昔者,有贤人名曰列子,善言道术,通晓阴阳,尝与友人游于东海之滨。时值春和景明,风清气爽,二人坐于山巅,仰观天象,俯察四时,谈古论今,不觉日暮西沉。
友人问曰:“先生所言‘道’,其理何如?可得而闻乎?”
列子笑而不答,乃引其手,指天而言曰:“天者,无物也;道者,无形也。然天地之间,万物生焉,皆由道之所化。”
友人复问:“若此,则人亦为道所化,岂非无异于草木禽兽乎?”
列子曰:“人虽为道所化,然有灵性,能思、能辨、能行,故可修道而超凡入圣。然若不知其道,虽具形体,亦如枯木朽株,徒存其表耳。”
友人叹曰:“先生之言,真可谓玄妙矣!然则道之所在,可求而得乎?”
列子曰:“道不可求,亦不可得。欲求道者,先须忘己;欲得道者,先须无心。若执念在胸,妄想在怀,则道远矣。”
友人又问:“若然,则吾辈当如何修身养性,以近于道?”
列子曰:“修身之道,在于静心寡欲,内省其身,外顺其时。不争于人,不扰于物,安于自然,乐于本分。如此,则道自至矣。”
友人闻言,若有所悟,遂拜谢而去。
后人闻之,叹曰:“列子之言,虽简而深,虽淡而味。若能悟其意,便可得道矣。”
——《列子·汤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