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拼音教案:er】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掌握拼音“er”的发音与书写。
2. 能够正确朗读含有“er”的简单词语。
3. 激发幼儿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
二、教学重点:
- “er”的发音方法和书写规范。
- “er”在词语中的使用及常见组合。
三、教学难点:
- 区分“er”与其他韵母的发音差异。
- 理解“er”在汉语中的特殊性(如儿化音)。
四、教学准备:
- 拼音卡片(含“er”)。
- 课件或图片素材(如“耳朵”、“儿歌”等)。
- 音频资料(标准发音示范)。
- 小奖品(用于课堂互动奖励)。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兴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说‘耳朵’的时候,最后一个字是怎么发音的吗?”引导孩子思考,并引出“er”。
2. 新授(10分钟)
- 发音教学:
- 教师示范发音:“er”,注意口型为卷舌,舌尖抵住上齿龈,发出“儿”的音。
- 学生模仿发音,教师逐个纠正。
- 书写教学:
- 展示“er”的写法:先写“e”,再在右边加“r”。
- 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3. 巩固练习(15分钟)
- 游戏一:找朋友
- 教师出示带有“er”的词语卡片(如“耳朵”、“儿歌”、“儿子”),让学生快速说出词语并指出“er”的位置。
- 游戏二:拼音接龙
- 教师说一个词,如“耳朵”,学生接着说含有“er”的词,如“儿歌”,以此类推。
- 儿歌学习:
- 教唱简短儿歌,如:
> “er er er,像个小耳朵,儿歌里边常出现。”
4. 拓展延伸(5分钟)
- 教师讲解“er”在日常口语中的使用,如“这儿”、“那儿”等,帮助孩子理解其实际意义。
- 提问互动:“你能说一个含有‘er’的词语吗?”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er”的发音和书写。
- 布置简单作业:在家和家长一起说说含有“er”的词语,并画出“er”的形状。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结合听、说、读、写多方面训练,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er”的发音与使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引入更多生活化的语言情境,增强拼音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七、板书设计:
```
——认识“er”的发音与书写
er 的发音:卷舌,像“儿”
er 的书写:e + r
常见词语:耳朵、儿歌、儿子、这儿
```
备注: 本教案适用于3-6岁学前儿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