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满地读音】“蒌蒿满地”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生机盎然景象,其中“蒌蒿”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常用于诗词中表现自然之美。
为了帮助读者准确掌握“蒌蒿满地”的读音,以下是对该词语的详细解析与总结。
一、词语解析
- 蒌蒿(lóu hāo)
“蒌”字读作 lóu,第二声;“蒿”字读作 hāo,第一声。
蒌蒿是一种生长在水边或湿地的植物,茎叶细长,常被用作菜肴或药材。
- 满地(mǎn dì)
“满”读作 mǎn,第三声;“地”读作 dì,第四声。
表示“到处都是”的意思,形容蒌蒿遍布地面的景象。
因此,“蒌蒿满地”的完整读音为:lóu hāo mǎn dì。
二、读音总结表
词语 | 拼音 | 声调 | 说明 |
蒌 | lóu | 第二声 | 名词,指一种植物 |
蒿 | hāo | 第一声 | 名词,同上 |
满 | mǎn | 第三声 | 形容词,表示“全部” |
地 | dì | 第四声 | 名词,表示“地面” |
三、拓展知识
“蒌蒿”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除了苏轼的诗,其他诗人如陆游、杨万里等也有描写“蒌蒿”的诗句,体现出古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热爱。
此外,现代生活中,“蒌蒿”也逐渐成为一种可食用的野菜,尤其在江南地区较为常见,味道清香,营养丰富。
四、注意事项
1. “蒌”字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容易误读为 lǚ 或 lóu,但正确读音是 lóu。
2. “蒿”字多用于植物名称,如“艾蒿”“狗尾草”等,读音固定为 hāo。
3. “满地”是一个常用词组,读音清晰,不易混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蒌蒿满地”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一个值得深入学习的词语组合。掌握其正确读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与文化内涵。
以上就是【蒌蒿满地读音】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