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同归于尽出自哪里

2025-09-10 21:24:37

问题描述:

同归于尽出自哪里,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0 21:24:37

同归于尽出自哪里】“同归于尽”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双方在冲突中都受到严重损失,最终一同毁灭或失败。这个成语的出处和用法一直备受关注。下面将从历史典故、现代用法及常见误解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同归于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战争描写,但其作为固定成语的使用,更多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双方在激烈对抗中,因互不相让而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

在现代汉语中,“同归于尽”不仅用于军事或政治斗争,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情感关系、商业竞争等领域,强调的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同归于尽”常被理解为一种“牺牲”或“决绝”的行为,但在实际使用中,它更偏向于负面结果的描述,而非褒义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同归于尽
出处 不见于早期经典文献,常见于明清小说及近代文学作品中
原意 双方在冲突中同时毁灭或失败
现代用法 描述双方因争斗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
使用场景 战争、政治、商业、人际关系等
褒贬色彩 多为中性偏负面,强调后果严重
近义词 两败俱伤、玉石俱焚、同舟共济(反义)
反义词 和解、共赢、互利
典型例子 两国战争中双方均遭受重创,最终无胜者;情侣因矛盾激化,双双失去感情

三、补充说明

虽然“同归于尽”并非出自某一部特定的经典古籍,但类似表达在《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中已有体现。例如,在描述战争时,常有“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之说,与“同归于尽”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该成语在现代影视作品、新闻报道中频繁出现,如战争片、政论节目等,进一步增强了它的传播力和认知度。

综上所述,“同归于尽”虽未明确出自某一部古籍,但其文化内涵深厚,是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成语之一。了解其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词汇。

以上就是【同归于尽出自哪里】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