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棋不定是什么意思】“举棋不定”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原意是下棋时拿着棋子犹豫不决,不能决定落子的位置。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状态。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举棋不定 |
拼音 | jǔ qí bù dìng |
出处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原意 | 下棋时拿棋子犹豫不决 |
引申义 | 面对选择时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定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人在决策过程中缺乏果断 |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用于形容人做事犹豫 | 他在重大决策面前总是举棋不定,让人很担心。 |
用于形容局势不明 | 这个项目的前景还不明朗,大家一时举棋不定。 |
用于批评他人优柔寡断 | 他总是举棋不定,错失了很多好机会。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犹豫不决、迟疑不决、瞻前顾后 |
反义词 | 当机立断、果断坚定、雷厉风行 |
四、总结
“举棋不定”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选择时缺乏决断力,容易陷入犹豫和徘徊之中。它不仅常用于日常交流,也常见于文学作品和正式场合中,提醒人们在关键时刻要勇敢做出决定,避免因犹豫而错失良机。
在实际生活中,学会适时“放下棋子”,敢于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才是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