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字的意思】“貌”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常用于描述人的外在形象或事物的外观。在日常生活中,“貌”字经常与“相”、“容”等词搭配使用,如“容貌”、“面貌”等。下面将从字义、用法、常见词语等方面对“貌”字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字义解析
“貌”字的基本含义是外在的样子、外表,也可引申为神情、姿态等。它强调的是人或物的视觉表现,而非内在品质。
- 本义:外表、容貌
- 引申义:神态、姿态、样子
二、常见用法
用法 | 举例 | 解释 |
名词 | 容貌 | 指人的面部特征和整体外貌 |
名词 | 面貌 | 指事物的表面情况或整体形象 |
动词 | 貌似 | 表示看起来像,但未必真实 |
形容词 | 美貌 | 指美丽的外表 |
三、相关词语
词语 | 含义 | 说明 |
容貌 | 人的面部特征和整体外貌 | 常用于形容人的外表美丑 |
面貌 | 事物的外观或整体形象 | 如“国家面貌”、“面貌一新” |
貌似 | 看起来像 | 常用于比喻或假设 |
貌合神离 | 表面一致,内心不和 | 描述人际关系中的矛盾 |
仪表堂堂 | 形容人外貌端正、气度不凡 | 多用于男性 |
四、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貌”常与“德”相对,强调“内修”与“外显”的关系。古人常说“德才兼备”,但也注重“相由心生”,认为一个人的外貌可以反映其内心状态。
五、小结
“貌”字主要表示外在的形象或样子,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视觉表现。它不仅限于人的面部特征,也可以指事物的整体外观。通过不同的搭配,可以表达丰富的意义,如“容貌”、“面貌”、“貌似”等。
项目 | 内容 |
字义 | 外表、容貌、神态 |
词性 | 名词、动词、形容词 |
常见搭配 | 容貌、面貌、貌似、貌合神离 |
文化意义 | 与“德”相对,强调内外结合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貌”字虽然简单,但在语言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达和内涵。理解它的意思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