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之人弗受之是什么意思】一、
“行道之人弗受之”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而“行道之人弗受之”是后人对这一段话的引申理解,意指“在道路上遇到的人不会接受这样的行为”,即对不义之举持拒绝态度。
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如果做了不合道义的事情,即使别人表面上接受了,但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会认同的。因此,“行道之人弗受之”表达了对不义行为的否定与拒绝。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引申理解) |
原文出处 |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
字面意思 | 行走在路上的人不会接受这种行为 |
引申含义 | 对不义之事持拒绝态度,有道德的人不会认同 |
核心思想 | 强调道德原则,反对妥协于不义 |
现代启示 | 做事要合乎道义,不可因小失大 |
相关语句 |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
三、结语
“行道之人弗受之”不仅是对一种行为方式的批评,更是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义时,应果断拒绝,而非姑息纵容。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倡导人们坚持正直、诚实和正义的价值观。
以上就是【行道之人弗受之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