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规划师2019年取消】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明确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调整范围,并最终决定取消该职业资格。这一政策的出台,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后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背景介绍
“理财规划师”是2005年起由国家相关部门设立的职业资格认证,旨在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理财市场秩序。该证书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许多金融从业者的重要资质之一,尤其在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然而,随着国家对职业资格制度的不断优化和改革,部分职业资格被逐步取消或调整,以减少行政许可事项,推动市场化改革。2019年,“理财规划师”正式被列入取消名单。
二、取消原因
1. 职业资格过多,管理混乱
国家近年来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设置,避免重复认证、多头管理等问题。
2. 市场机制逐渐成熟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开始通过内部培训、行业自律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不再依赖国家统一认证。
3. 与国际接轨
国际上许多国家已不再设立类似的职业资格认证,而是通过行业协会、专业组织进行能力评估和认证,这也促使国内政策做出相应调整。
三、影响分析
影响方面 | 具体内容 |
职业发展 | 从业者需转向其他认证体系,如CFA、FRM、AFP等国际或行业认可的资格认证。 |
市场变化 | 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实际能力与经验,而非单一证书。 |
教育培训 | 相关培训机构调整课程内容,向更实用、更灵活的方向发展。 |
政策导向 | 推动职业资格制度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转变。 |
四、后续发展
虽然“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被取消,但理财行业的专业性并未因此降低。相反,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选择参加国际认证考试,如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CFA)、金融理财师(CFP)等,这些证书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含金量。
此外,一些行业协会和高校也纷纷推出自主认证体系,为从业人员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未来,理财行业的职业标准将更加多元化、专业化。
五、总结
2019年“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的取消,是国家深化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尽管短期内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推动金融行业向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对于从业者而言,适应变化、提升自我、获取更具竞争力的认证,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取消时间 | 2019年 |
取消原因 | 职业资格过多、市场机制成熟、与国际接轨 |
影响 | 职业发展、市场变化、教育培训、政策导向 |
后续发展 | 国际认证兴起、行业协会认证、高校自主认证 |
总结 | 推动行业规范化,从业者需提升自身能力 |
以上就是【理财规划师2019年取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