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蜂古诗】《蜂》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描写蜜蜂的辛勤劳动,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讽刺。这首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被选为五年级下册的古诗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感受作者情感。
一、诗歌原文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不知辛苦为谁甜?
二、诗歌解析
1. 首句“不论平地与山尖”:
表示无论是在平坦的地面还是高耸的山峰上,蜜蜂都在辛勤地工作,表现出它们无处不在的勤劳精神。
2. 次句“无限风光尽被占”:
这里“风光”指的是花蜜资源,“尽被占”说明蜜蜂几乎占据了所有的花蜜来源,体现出它们的勤奋与执着。
3. 第三句“采得百花成蜜后”:
描述了蜜蜂采集各种花朵的花粉,最终酿成了蜂蜜,象征着辛勤劳动的成果。
4. 末句“不知辛苦为谁甜”:
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出一种无奈与讽刺——蜜蜂辛辛苦苦酿出的蜜,却不知道是为了谁而甜,暗指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三、诗歌主题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歌名称 | 《蜂》 |
作者 | 罗隐(唐代) |
体裁 | 咏物诗 |
主题思想 | 赞美蜜蜂的勤劳,讽刺不劳而获者 |
表现手法 | 借物抒情、对比、讽刺 |
诗歌结构 | 四句,起承转合 |
教学目的 | 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培养感恩意识 |
四、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蜂》这首诗:
-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蜜蜂采蜜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蜜蜂辛苦采蜜却不知为谁甜?”从而引申到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以“我是一只小蜜蜂”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劳动的理解。
通过学习《蜂》,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还能从中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达到语文教学中“文以载道”的目标。
以上就是【五年级下册蜂古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