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名字】“七步之才”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才思敏捷、文采出众,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或诗作。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在七步之内即兴赋诗的故事。
根据这一典故,“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指的是曹植,他是曹操的第三子,与兄长曹丕同为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曹植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创作而闻名,被后人称为“建安之杰”。
“七步之才”一词源于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的传说,用以赞美其文思敏捷、才情出众。曹植不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诗人,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如《洛神赋》《白马篇》等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表格:七步之才的相关信息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原始故事 | 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展现才华 |
历史人物 | 曹植(字子建) |
所属朝代 | 三国时期(魏国) |
身份地位 | 曹操第三子,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
代表作品 | 《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思维敏捷、才思过人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七步之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对才华的极高赞誉。曹植作为这一成语的象征性人物,其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至今仍被人们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