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费县师范学校招生】1978年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标志着教育事业逐步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费县师范学校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招生工作。作为当时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基地之一,费县师范学校的招生情况反映了那个时代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一、招生背景
1978年,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各地纷纷恢复或新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以满足社会对师资力量的需求。费县师范学校作为一所地方性师范院校,在此时期承担了为当地中小学输送合格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招生对象与条件
- 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的社会青年。
- 报名条件:需通过当地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试或推荐,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品德表现。
- 录取方式:采取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潜力。
三、招生专业设置
1978年,费县师范学校开设的专业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小学教育展开,具体包括:
专业名称 | 学制 | 主要课程 |
小学教育(文科) | 三年制 | 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 |
小学教育(理科) | 三年制 |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
师范英语 | 三年制 |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 |
四、招生规模与生源分布
根据当年的招生记录显示,费县师范学校共招收新生约200人,其中大部分来自费县本地,也有部分来自周边县市。由于当时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学生来源主要依赖于本地中学的推荐和宣传。
五、教学管理与培养目标
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参加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六、总结
1978年费县师范学校的招生工作,是改革开放初期教育复苏的一个缩影。它不仅为当地基础教育提供了人才支持,也为后来的教育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尽管当时的招生规模较小、专业设置有限,但其在推动地方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说明 |
招生时间 | 1978年 |
招生单位 | 费县师范学校 |
招生对象 | 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社会青年 |
报名条件 | 通过考试或推荐,具备基本文化素质 |
录取方式 | 考试与推荐结合 |
专业设置 | 小学教育(文/理)、师范英语 |
学制 | 三年制 |
招生人数 | 约200人 |
生源分布 | 多数来自费县本地,少量来自周边县市 |
教学特色 |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教育实习 |
培养目标 | 为中小学输送合格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
以上就是【1978年费县师范学校招生】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