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言过其实”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夸大其词、超过实际情况,或者对某人或某事的评价过高,实际上并不符合真实情况。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虚夸、不切实际的言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言过其实 | yán guò qí shí | 说话超过了实际的情况;夸大的说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言语夸张、不真实 |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言过其实者,不可不察也。”意思是:说话超过实际的人,不能不加以考察。
在现代汉语中,“言过其实”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对人:如“他虽有才华,但言过其实,让人难以信任。”
- 对事:如“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言过其实,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夸大其词、浮夸、虚张声势 |
反义词 |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言简意赅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语气较重:使用时通常带有批评意味,不宜用于正式场合或对长辈。
2. 避免误用:不要将“言过其实”与“言不由衷”混淆。前者强调“夸大”,后者强调“说的和想的不同”。
五、总结
“言过其实”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主要用于描述说话不实在、夸大事实的行为。在日常交流中,应尽量做到实事求是,避免因言过其实而影响人际关系或造成误解。
总结一句话:
“言过其实”是指说话夸大其词,不符合实际情况,常用于批评虚夸的言论。
以上就是【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